特立独行倒闭?千篇一律畅销?手机还能有个性

摘 要

  我们经常在网友中听到一种声音:“现在手机太同质化了,没什么特色”。确实,如果给当代智能手机行业挑一个关键词,“同质化”就会是热门候选之一。其实在十几、二十年前,情

我们经常在网友中听到一种声音:“现在手机太同质化了,没什么特色”。确实,如果给当代智能手机行业挑一个关键词,“同质化”就会是热门候选之一。其实在十几、二十年前,情况并不是这样。当初的手机可谓是“奇形怪状”,品牌数量也比现在多。


2007年:可以翻盖又能旋转的诺基亚N93i


由于种种原因,个性化设计和各种各样的品牌逐渐消亡,只剩下现在的几个大品牌,使用着大体相似的设计框架,不断地造出从外形到功能上都大同小异的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手机都差不多?为什么个性化产品的日子不好过?我们还能见证更多个性化产品吗?希望本文能在这几个问题上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头绪。


01“同质化”是行业成熟的“副作用”


其实“同质化”的锅并不应该是手机厂商背,如果非得找人背,这个锅应该是所有行业内企业以及该行业产品对应的消费者一起背。假如市面上真出了个非常个性化的手机,又有多少人真的肯掏钱购买呢?


2020年:LG Wing(图源:网络)


“同质化”在各个领域都有发生,驱使这种状态的主要两个因素恰巧是企业与消费者各自的“底线”:企业要盈利、消费者要满足自身需求。而一个成熟的行业,恰巧就至少要做到这两点。所以“同质化”其实是行业成熟的结果。至于这个结果是不是“副作用”,就得看每个人的看法了。


如今的手机越来越难从正面区分型号


因为手机是一种大众产品,无论一个人对这个领域“发不发烧”,他/她都需要一部手机。所以手机市场的同质化最为人所熟知。


手机同质化的开始时间点其实和手机演化阶段有关。1973年手机被发明到2007年初代iPhone诞生的这段时间是手机市场“野蛮生长”的时期,同质化似乎与这个行业毫不相干。


2008年:商务全键盘代表诺基亚E63


在那段时间内,光是手机的形态,就有翻盖、翻转、直板、侧滑盖、下滑盖、上滑盖这几种类型。甚至在直板这一大类里,就有细长和矮方之分。那时大家离不开的实体键盘也有全键盘和九宫格两大类。


2009年:滑盖九宫格手机索尼爱立信W995c


其实不用点出来,大家应该就能看出这种“个性化”也有坏处,它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体现。各个品牌,甚至是同一品牌内不同手机的屏幕比例都不一样,键盘布局还不一样。想在换手机后做到低学习成本的一致性体验是很难的。这就给消费者造成了使用体验上的不便。


2004年:“口红”手机诺基亚7280,不看说明你知道怎么用吗?


而且,这种在不同形态之间的摸索和摇摆其实就是因为大家还没找到适用性广泛的最优解。如果厂商找到了一个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通用性设计,那么这些奇形怪状的手机就会变少。这种“通用性设计”,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由2007年初代iPhone开启的直板触摸形态。


2007年:现代手机形态开创者iPhone


当大家都觉得iPhone那种形态好用后,手机厂商就开始主动向这种形态靠拢,如此一来消费者的选择就多了,也能让更多厂商赚到钱。所以我们才说“同质化”是一种行业成熟的体现。


02“个性化”意味着进步与探索


当然,个性化产品的“不成熟”并不是坏事,不应该、也不会是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因为任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进步,进步就离不开探索,探索初期就会有不成熟。虽然很多个性化产品都没有很好的结果,但它们至少为行业之后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2017年:异形屏先驱之一夏普AQUOS S2


举几个最出名的例子,目前已经成为手机刚需的全面屏、高刷屏、超广角副摄、异形屏都是早期的“个性化”设计。如果没有LG、夏普和Essential等公司的尝试,这些设计也就不会被市场逐渐接纳,造福用户。


2017年:全面屏开创者LG G6(18:9比例屏幕)


如今的折叠屏手机也是一个很有可能成功的例子。面对高昂的价格与不如传统手机的成熟度,折叠屏手机的销量无法与传统手机相提评论,但它却是目前最有可能成为继2007年初代iPhone之后的又一手机新形态。


2020年:折叠屏手机三星Galaxy Z Fold2 5G


03“个性化”设计无法、也不应该独挑大梁


当然,个性化设计对于新方向的探索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资金来源于哪?不管是自己往里砸钱,还是吸引投资,产品本身的新设计都得具备有可能在未来产生有意义成果的硬实力。折叠屏就是一种前途好、行业普遍愿意为之投钱的新设计。没有最终成型的模块化手机则是反例。


2016年:模块化手机之一LG G5


但不论一种个性化设计有多么好的前途,它都存在风险和高昂初期成本。所以一家在其它产品线或业务上有稳定收入的企业就更有可能扛过探索新技术的艰难“新手期”,最终迎来雨后彩虹。上来就玩个性化的初创公司就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因为自身的资源无法满足长时间的市场耕耘。


2017年:Essential PH-1,初创公司特立独行翻车案例(图源:网络)


另外,如果把视野聚焦到一款特定型号的手机上,这款手机也不应该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实验品”,而应当是在基础功能足够好的底子上再进行若干个性化设计的“半创新”型产品,这才是比较保险的新设计探索方式。


基础功能够强的全面屏手机:三星W21 5G与华为Mate X2


正面的例子还是折叠屏手机,不论是三星还是华为,这两家的折叠屏产品在手机的基础功能上,哪个不是顶级?还有苹果改用刘海屏、去掉3.5毫米耳机接口的“任性”,也都是在基础产品力足够强大的情况下才开始施行的。


2017年:"刘海屏"潮流推动者iPhone X


所以,不论是从整个企业的产品经营上来看,还是具体到某款型号的产品来说,想玩“个性化”都得有个前提——基本功已经做好。个性化产品不会灭绝,但“个性化”并不是厂商不去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免死金牌”。个性化设计或产品,无法、也不应该独挑大梁。


(7673259)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